火宫殿姊妹团子

时间:2015-10-20

         ——范命辉(20069

   由两个人制作完成,又以两个人的名义命名,然后扬名天下的,除成都的“夫妻肺片”,还有长沙火宫殿的“姊妹团子”。如果说夫妻肺片是舌尖上的爱情麻辣烫,那么姊妹团子则是饮食男女中的温柔香。

   说起这团子的温柔香,有段轶事。

   上世纪初,长沙的铜器一条街“铜铺街”上有一位叫姜立仁的铜匠,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练得一手制铜器的好手艺。生意的兴隆使他衣食无忧,经常就着店铺的灶台做点小吃打打牙祭。邻里左右都有说他做得最好吃的是糯米团子。姜师傅生有一对孪生女儿,长大后亭亭玉立,聪明美丽。姜老爹年纪大了后想把养家的铜器手艺传给两个女儿,女儿却对父亲的铜器手艺不感兴趣,偏偏喜欢上了做糯米团子。由于父亲对女儿的溺爱,出于无奈,做了一副担子让姐妹俩在火宫殿的庙会场上卖起了糯米团子。团子,用糯米粉蒸制而成,一甜一咸,一高一矮,高的馅咸,矮的馅甜;一圆一尖,圆的矮像荸荠,尖的高像蒜球。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卖糯米团子的担子往场上一摆,买的人就多,围观的人更多。团子很快就在长沙城出了名。一天,有位爱吃的食客说:“妹子,这团子还叫什么‘糯米团子’,干脆叫‘姊妹团子’算了。”妙!这名字取得好,很快在市面上传开了。就这样,“姊妹团子”成了姜氏两姊妹的谋生品牌。没想到这一传,就是上百年。

   是女儿的美色、团子的美味,还是火宫殿庙会的人气成就了这小吃品牌呢?

   兼而有之。

   火宫殿本为一座火神庙,是城里人为消灾祈福而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庙内不仅可以求神拜佛,还可看戏、听弹词、评书、逛庙会吃小吃。由于人们对庙宇中的神灵诚心敬奉,香火由此而旺。自始迄今,继昼以夜,人无停止,香无断日,香客如云,热闹非凡。进门“火宫殿”,出门“乾元宫”,说的是人们进了火宫殿,出门钱圆工(钱花光的意思)

火宫殿成了一个好吃好玩的小吃博物馆。

   每逢庙会,有的坐轿、骑马,有的举旗、撑幡,敲锣打鼓、吹拉弹奏、成群结队,有的跪拜、叩首、悬灯,有的扶老携幼,或肩背香袋,或挑担,或举香祷告,翘首望菩萨,虔诚至极。当然,最诱人的是大戏台、鼓乐声、丝弦声、唱腔说书声……汇成“一曲薰风”,“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各种曲艺杂技、剪纸、武术等五彩缤纷的民间艺术也让人眼花缭乱,不经意间方觉饭时已过,而随便叫旁边臭香撩人的姜二爹的臭豆腐、张桂生的煮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龙脂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周福生的荷兰粉、胡建岳的牛角饺子、罗三的米粉……便可充饥。而看到秀色可餐的姜氏女、美味回甘的姊妹团子,当然更让人心动。

   何况,姜氏女的姊妹团子用料讲究,糯米用上等长粒糯米,芝麻、糖现炒,猪油现制,鲜肉用前夹缝肉,香菇用福建上等小菇。如此讲究,姜氏女只为甜得香,咸得鲜,吃起来糯;做工也精美。虽小如荸荠,却形似少女之乳,色白如肤,丰满圆润,温柔软糯,鲜甜回甘,看起来想吃,吃起来回味无穷。巧然天成。令不少名人墨客都醉倒在姊妹花的温柔香中。著名戏剧家田汉就是其中一位。每次回湘,每天必吃火宫殿姜氏女的姊妹团子。1987年,有位自称“洞庭归客”的台胞重游火宫殿时,追忆起当年和田汉一起在火宫殿品尝小吃的情景时,情不自禁题词:“油炸豆腐臭中香,有客追忆在台湾。青年田汉回湘日,姊妹团子当早餐。”

   正因为这祖传独特的出品、特殊的组合、独特的工艺,造就了姊妹团子的品质。虽然姊妹团子较之臭豆腐出道较晚,但也算后起之秀,成为火宫殿的经典名小吃,而挤进了流传百年的民谣之中,依然不绝于耳:

    火宫殿,  

    样样有;

    有饭有菜有甜酒,

    还有白糖盐醋藕;

    油炸豆腐喷喷香, 

    姊妹团子数二姜;

    馓子麻花嘣嘣脆,

    猪血蹄花味道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