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宫 殿

时间:2015-10-20

         ——《湘城访古》(2005年)

   火宫殿原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晚清时期,发展成为集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于一体的庙市。民国时期,火宫殿的小吃日渐发展,经营者在空坪临时支棚撑伞,朝来夕去。1938年“文夕”大火后,火宫殿除石牌坊幸存外,其余建筑焚毁殆尽。1941年由庙产投资和民众集资,再建神殿,并建有一小学校和民间救火队。1942年又在庙前空坪建木架棚屋48间,按“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线南北向排列,中间构成三条小巷,自成闹市。各间棚屋经营者以技艺独到的小吃应市,如姜二爹的臭豆腐、姜氏女的姊妹团子、张桂生的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罗三的米粉、周福生的荷兰粉,还有油炸三角豆腐、八宝糯米果饭、牛角饺、甜酒等。其中以臭豆腐最为著名。李子泉的李合记饭馆,经营筵席堂菜,价格低廉、生意兴隆。

         1956年公私合营时,将各个体小吃棚屋合并,综合经营,定名火宫殿饮食店,设小吃、面粉、饭菜等门市部。50年代末,先后兴建了两栋营业楼,分饭菜、小吃、面粉、茶点、甜品5个门类。19584l2日毛泽东主席在此品尝了臭豆腐、炒牛百页、清蒸龟肉、米粉等小吃,极为赞赏。彭德怀、叶剑英、王震等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来此品尝小吃。

         2001年在原址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扩改和装修,扩改后的火宫殿面积达7000平方米,恢复了火神庙、神像、戏台,增设了火博馆,形成了“一宫二庙二阁三通四景”的独特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