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文化与火宫殿庙会
——《湘菜盛宴》(2006年)
火宫殿最初是以火宫殿庙会的形式引起人们的注意的。火宫殿庙会源于对火神赤帝的祭祀,是“火”文化的缩影。
罗泌《路史·前纪》卷八记载:“……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先民认为火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火神主管着火的传播。对火神不敬即有火灾出现,所以人们常常祭祀火神。长沙火宫殿正是火神祭祀的产物。
火宫殿的火神庙古已有之,历经毁没重修。最有名的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因落成之日是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故将此日定为火神(寿诞)祭日。每年此日,火神庙主事大宴宾客,并请戏七天七夜。长沙居民也为祭祀火神,祈祷平安,前来供奉香烛,这便形成了火宫殿庙会。
其后,道光三年(1823),火宫殿再次扩建,形成了“一宫(乾元宫)、两庙(火神庙、财神庙)、双阁(弥陀阁、普慈阁)、三通(南通坡子街、东通司门口、西通三王街)的格局.占地规模达到了十余庙,建筑风格为大型庙宇建筑群。此时,火宫殿的祭祀文化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单纯地祭祀火神祈平安,向祭祀财神求财富,拜佛求福转化。火宫殿的香火也因此更加旺盛,朝拜者川流不息。庙会、庙戏的形式更加成熟,规模不断扩大,因为流动人群增多。提篮挑担叫卖小吃零食的人相应增多,并逐渐由即卖即走演变成了摆摊布点和开铺经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庙会小吃市场。
火宫殿也因此发展成殿中有街、街中有店。除小吃之外,火宫殿一带有了商贩叫卖,有了说书弹唱,有了杂耍细玩:有了地方戏曲.成为了一个湖湘民俗民情集中展示的场所。
日积月累,火宫殿逐渐集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与民俗文化为一体。
进入新千年之后,火宫殿为了进一步弘扬几百年来的文化传统,隆重推出了“庙会美食节”,每年举办三次以上主题不一的庙会,展示其底蕴深厚、特色独具的火庙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重现火宫殿百年盛况,情牵湖湘,声播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