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火神火宫殿的变迁
——王晓利(2002年4月)
如任何一种地域传统文化的形式一样,湖南饮食文化的形成中亦充满了许多传奇。究其渊源是那么的悠远。
酸与辣这一湘菜特点的形成,与湖南的地理一样绝然不可分开。湖南地处亚热带,由于雨季漫长湿度大,以辣驱湿实为湖湘饮食文化的一大风味特征。
在清代中叶,长沙城内的饮食业中相继出现了以经营菜担为主,出挑民家,承办洒宴的轩帮与经营堂菜为主,装饰门庭,开市招客的堂帮。然而,真正富有平民化的饮食文化,不可不说火宫殿里各色风味独特的小吃。在湖湘饮食文化史册中,火宫殿特色纷呈的小吃亦是美食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一)
古城长沙繁华街巷之一黄兴南路(原红牌楼)西侧,有条由东向西的长街,这就是当年金银首饰、钱庄当铺、名贵药材店铺林立的坡子街。湘江河在清代是长沙通往外面世界的主要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船客商家使长沙城人口稠密地沿河而形成密密的居民区。于是坡子街就成了长沙城里一道象征繁荣的风景。以风味独特的小吃而闻名遐迩的火宫殿就坐落在这条古老的麻石街的中段北侧。
(二)
火宫殿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它深居在长沙古城一片密匝匝青瓦白墙的老城区中。200多年的如烟岁月,然而,它依然高耸着壮观的牌楼,但是仰望那描金绘彩的牌楼上“赤皇上品三炁火宫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的字样,心中顿生疑惑,这座以风味小吃闻名海内外的美食去处,原是一座祭祀火神的神殿!
然而,被长沙百姓敬奉了近百年的火神,并未保佑住长沙百姓免受战火焚烧的灾难。1938年的“文夕”大火,不但使长沙百姓的家园被火焚毁而流离失所,就连火神自己及它的神殿火宫殿一片若大的宏伟建筑也全部都毁于一炬,只剩下庙前的一块石碑。
(三)
长沙古城对“文夕”这场大火的刻骨仇恨,再过千百年也难以从心头消解。居住在长沙城内的百姓切切地怀想火宫殿的往日繁荣。
更令百姓唠叨于嘴.怀想在心的是火宫殿前坪里,卖零纸烟的、卖扯麻糖、盐茶鸡蛋、猪血、豆腐脑、白粒丸、刮凉粉、荷兰粉、糯米饭、猪脚粉丝、油豆腐、糖肉圆子、水果、杏仁茶、唱卖梨膏糖的、油炸豆腐、牛角饺子、糖油粑粑、葱油粑粑,及剃头、修脚、看相算命测宇、说书卖唱、卖膏药摆棋摊、耍猴乞讨的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云集的热闹场景。
火宫殿往日的风光是那摊挨摊、担接担的著名小吃。如远近闻名,回头客与尝鲜客共拥挤往前的姜二爹的臭豆腐、姜氏女的姊妹团子、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周福生的荷兰粉、张桂生的煮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罗三的米粉、陈益祥的卤味、胡建岳的牛角饺子……,各种小吃热腾腾、香喷喷地使长长的一条坡子街头尾四处飘香,令人闻风而动,垂涎三尺。
在这诸多小吃中。最闻名的当数“闻其臭食之香“的臭豆腐了。但有意思的是,臭豆腐并非湖湘本土的传统风味小吃。据有关史料记载,臭豆腐源于北京。相传,清康熙八年(1669),北平门外延寿街的豆腐坊主王致和,在某个夏天将受热发霉的豆腐上撒了些食盐,几日后发觉撤了盐的霉豆腐清香飘逸,顿喜。便将此种豆腐上市出售,结果大受百姓欢迎,一抢而空。从此,王致和就专门制作霉豆腐,生意经久不衰。火宫殿前卖臭豆腐的姜二爹12岁学艺,四处拜师访友,制作臭豆腐经验丰富。他制作的臭豆腐专门挑选成色新、颗粒饱满的黄豆,制成老嫩皆宜的豆腐坯。发酵水更是讲究,采用冬菇、鲜冬笋、曲酒、浏阳豆豉等上乘原料而成。豆腐坯经置发酵水中浸泡24小时后,用小油锅慢火油炸,然后钻孔滴入辣椒末、味精、酱油、芝麻油调成的调料汁即成。姜二爹制作的臭豆腐呈豆青色、外焦内软、质地细腻,芳香松脆,成为火宫殿小吃摊上的一绝。
细细回味起这些,昔日的火宫殿太令人怀想了。于是,市民们要求强烈,1940年市政当局方拨款重建火宫殿。
火宫殿在“文夕”大火后的一片废墟中重建了起来,可是这次重建只建了火宫殿庙宇,泥塑神像并没有恢复,改用一块樟木厚板雕刻了“赤皇上品三炁火宫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神”的神位。戏台在重建时亦没恢复。
庙前没有了戏台,倒空旷起来,也就使前坪营生的饮食商贩有了更多的空间,于是更多地云集于此,火宫殿的小吃又一时火了起来,并一直繁荣着。
(四)
1949年,长沙古城迎来了湖南和平解放的八月金秋。解放后,在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下,政府拨款修缮了火宫殿的木架棚屋,安置失业的饮食商贩在此经营。于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的红火并不逊色往日。在此曾拥有23间棚屋开饭馆的李子泉一家生意更是兴旺,1956年他一家参与公私合营成立李合记饭馆,设饭菜、小吃两个门市部,有职工40余人。后改为国营饮食店,因重建的庙宇依在,取名火宫殿饮食店。
1958年4月12日这天,对火宫殿饮食店的员工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而幸福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脚步沿着坡子街光滑的麻石路,走向他曾熟悉的火宫殿。毛泽东主席回到长沙,他没有忘却火宫殿的臭豆腐、东安鸡等及曾在此与劳苦百姓同席神侃的情景。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陪同下,他特来火宫殿视察,旧地重游。于是,在当今的影视中就有了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的这样对白“长沙火宫殿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嘛!”
“进去火宫殿,出来钱圆工(乾元宫谐音)。”(乾元宫谐音)这句顺口溜是长沙百姓对上火宫殿最真切的感受。什么都好吃、什么都想吃.可品种太多,只得进去钱包鼓,出门肚皮鼓了还想吃,可惜钱包空空如也了。集中了湖湘传统风味小吃的火宫殿,在毛泽东主席视察过后,政府于1959至1960年投资,先后兴建了圆凸型新楼一栋和一栋两层民族式楼房。1985年,企业筹资70余万元,翻新店堂,改为宫殿式门楼,左为折扇式双层楼阁,右为一座宫殿式两层楼面、并改名为火宫殿酒家。1992年,火宫殿已成为长沙涉外活动频繁的场所,为此企业又筹资200万元对店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装修。同年9月恢复营业时,推出40多个风味小吃品种,使其雄踞长沙同业之首。
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为什么经久不衰?奥秘在于它具有深蕴的传统饮食文化,并不断挖掘。
火宫殿的臭豆腐,由20多种原辅料浸泡,需经10多道工序制定,可卫生防疫部门曾连续抽查,竟然抽查出此物不带任何病菌的结果,令人惊诧不已,对其奥秘至今不解。
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火宫殿酒家推出毛泽东当年视察火宫殿时的用餐菜谱:八围碟冷盘、红煨牛蹄筋、红烧狗肉、红烧水鱼裙爪、香菇菜心、炒回锅肉、东安子鸡、炒发丝百页、蜜汁火腿精炖龟肉、菠菜三鲜汤,外加小吃:臭豆腐、鸡丝米粉。此菜谱推出后,深受宾客宠爱。一位旅居加拿大华侨闻知此鲜为人知的菜谱推出,即托其亲戚找来火宫殿酒家联系,欲与之在加拿大联合开店。
90年代,长沙的饮食业尤其是传统风味小吃,无疑地受到肯德基、麦当劳的挑战与冲击。火宫殿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小吃,是否被西方的饮食文化所湮没?
1995年,深居坡子古街的火宫殿酒家不甘寂寞,向省会长沙的南大门进发并占据东塘广场一角,设立了东塘分店。分店生意凭借价廉物美的地道湖南传统风味小吃,生意越做越红火,月营业额由初时的70万元上升至现在的150万元。1996年,为在三湘大地推出“火宫殿”这块中华老字号招牌,相继在湘潭、株洲设立了分店。1998年上半年火宫殿实行企业改制,成立了火宫殿股份有限公司,同年9月28日在繁华的五一东路南侧又设一家分店,扩大着自己的市场。
(五)
250年悠忽间闪过,在长沙古城的巨变中,传说取自湘江下游丁字湾的麻石而铺就的坡子街早已是成柏油路了。然而,奇迹的是250余年前耸立在这条街侧的火宫殿、依然耸立在那里。是否它的依存,托福于那尊大火中早已焚毁的火神像?决非如此,是湖湘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小吃的延续与发扬,使火宫殿依然存在着,并不断地发展,扩大着一种文化的外延。
250多年来,那尊已毁的火神像倒真地托福于它庙宇前两个半世纪来始终飘香的湖湘传统小吃。历经沧桑,如果那尊火神像真的有灵的话,在热腾腾、香喷喷的传统小吃延续的岁月里,它一定是位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