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宫殿探源

时间:2015-10-20

    ——裕  荣(2001年3月)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刀耕火种”开始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与用火息息相关。火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给社会带来灾害,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火的历史,火的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汇集地古长沙城,也有着一部可歌可泣的火文化,兴建于清朝初期的长沙火宫殿,就是近300年湖湘火文化的一个缩影。

   旧时的长沙城区是依湘江东岸沿江发展的。地势狭长,东高西低,水、火之灾对长沙的兴衰影响很大,“水火无情”成了城内百姓的戒言。在封建社会,长沙许多居民迷信神灵,不少家庭的神堂上都供奉“天地神”、“水神”、“火神”、“龙王”、“灶神”等。相传凡谁家发生火灾,都是得罪了“火神菩萨”,火神菩萨降临,哪里就要发生火灾。火灾过后,街坊邻里都要烧香化纸,燃放鞭炮“敬火神”、“谢火神”、“送火神”,祈求神灵保佑。长沙城里“水神”有“龙王庙”、“水来庙”、“水神庙”。由于火灾频发,不少居民认为“火神”也应该有“火神庙”,让火神菩萨安顿下来,才不会起火,因而要求兴建火神庙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捐资筹款兴建火神庙。

   清乾隆年间,由于当朝政府休养生息,国泰民安,长沙城日益繁荣,坡子街一带商业颇为繁盛,街上一家有三百多年祖业的九芝堂药铺,家业更是日趋丰厚。由于经常熬药炼丹,药铺也曾多次起火。药铺老板相信火神保佑,便与当地富家谋划兴修火神庙。乾隆十二年(1747),气势雄伟的火神庙终于在坡子街落成,起名“火宫殿”,殿内立有“大德之神”灵位。因火宫殿建成之日为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往后每年此日定为祭神日,祭祀前后主事者还要大宴宾客,请戏班子搭台唱戏七昼夜,长沙城内居民都会聚集于此进香献烛,祈祷火神菩萨保佑。在此期间,城内火灾受灾户主、旺族富绅均备贡礼、烧香鸣炮来殿前祈祷、许愿。若遇久旱不雨,主事者还要在此举行“火神之礼”,礼仪期间,“三日内禁赌斋戒,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声炝、不鼓吹、不鸣金、不张善,官员相见,纬帽常服”。

   火宫殿香火日渐旺盛之后曾由一个叫由峰的和尚主事、看家,此人喜好书画,技艺甚佳,在长沙城内颇有名望,并与当朝官府交往甚密,因而火宫殿取得官府的资助扶持。加之由于和尚积极奔走,多方筹备积庙款,各民团祭赠、百姓许愿捐赠络绎不绝,坡子街一带殷实商户也极力筹资修缮庙堂,火宫殿发展到拥有二千多担租的大家业。此后由于家业积累庞大,大商户系余太华金号、叶公和酱园、九芝堂、东协盛、西协盛、福芝堂、寿芝堂组成理事会,称为“老八家”,共同管理火宫殿的家业。清光绪年间,郑大友参茸号等加入理事会,理事会重新选出新班子,称为“新八家”。到了清朝末期,火宫殿家业越积越多,理事会商议从每年租费的百分之三十用于救火救灾事宜,百分之六十用于办学堂,火宫殿出资兴建了丽泽学堂(现为火后街小学),百分之十用于修缮庙堂。

   清道光六年(1826),火宫殿进行了大范围的修缮和扩建,扩大了庙堂的前坪,增修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堆龙砌凤,金笔题写了“火宫殿”三个大字,坪内分“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部分,将“火德之神”灵位改为泥塑神像,一时间,火宫殿内祭谢火神的香火源源不绝。坡子街一带的小吃生意也随之兴隆,整个一条街成了商业、饮食等繁荣的旺地,长沙居民前往坡子街宴客购物的十分频繁。

   坡子街发展成为长沙城内商业中心后,此处火灾也时常发生,火宫殿理事会的大户成员为便于及时扑救火灾,相继组建了七个救火会,会员多由店铺雇员组成,经过简单的救火操练,配备简单的灭火工具,火灾发生时,鸣锣集结,组织扑救。同治元年(1862),坡子街劳九芝堂支房劳松杨堂药铺的管家劳淑和,组织了一支救火队,由于得到了火宫殿的资助和扶植,救火队先后从广州购买多台铁木混合结构间式救火机,救火能力大增,附近居民、商户起火,均求助该救火队。但救火队所耗资金庞大,购买器具、发放队员薪饷,独家难以支付,加之商业发达高峰期,火灾日益增多,小规模的救火队难以应付,劳松杨堂将救火机移交给火宫殿,由理事会重新组建救火队。

   宣统二年(1910),从北京巡警学堂专修消防科毕业的长沙人劳远葆学成后返回了家,先后出任警务公所消防所长、消防队长,在劳松杨堂移交给火宫殿,重新组建的救火队的基础上增加人员,添置装备,成立乾元宫救火队。劳远葆辞去消防队长职务。国民政府长沙市公安局组建长沙市消防联合会,统管民间救火组织,消防联合会改在火宫殿内办公,乾元宫救火会改为救火会。民国十八年(1929),乾元宫救火会添置了摩托动力救火机,有了当时最先进的灭火装备。劳远葆负责的乾元宫救火会每遇火灾,出动迅速,劳远葆每次都亲临火场,指挥灭火,救火会深受群众拥护,劳队长也被一些市民尊称为“火神爷”。

       19371113日凌晨,长沙地方军警受蒋介石之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文夕大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烧毁房屋五万余栋,长沙二十多万居民无家可归,顿时偌大的长沙城烧成一片废墟,火宫殿的庙堂也未幸免于难,只有那座非木制结构的牌坊至今仍保存完好。1941年,坡子街居民重建火宫殿,正殿设立排位神,上题:“赤皇上品三炁火宫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几个字,乾元宫牌坊也进行了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长沙市公安局调配一部美式约翰逊动力救火机给火宫殿乾元宫救火会。1952年,长沙市区各救火会进行了整顿,乾元宫救火会改为坡子街义务消防队,隶属坡子街派出所领导,业务上隶属长沙市公安消防大队指导,除司机为专职以外,其余队员均由附近企业组成,为义务制。五六十年代,坡子街义务消防队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支持下,积极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工作方针,先后六次获得长沙市“先进集体”、“优胜队”等荣誉,1964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义务消防队。“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沙市的义务消防队陷于瘫痪状态,机械设备许多被毁坏,落后的消防装备也逐步被淘汰。1971年,坡子街义务消防队被撤销。

   长沙火宫殿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带来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小吃餐饮业的发展,1958年后,火宫殿前坪兴建两座仿古建筑餐厅,市民到此品尝小吃的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