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宫殿今昔

时间:2015-10-19

   ——王  珊(1986.6)

   火宫殿是一家有数百年历史的湖南小吃名店。据载,清乾隆十二年(公元一七四七年),长沙市坡子街现火宫殿所在地即有火神庙,是人们为了祛灾免祸,拜谢火神的地方,传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是火神爷的生日,人们在这里祭祀谢神,邀班唱戏。久之,便有说书、卖艺、零食等庙会,始摆摊、继搭棚,各种摊贩都以独特的小吃招徕顾客。民国时期小吃生意日盛,摊担增多、支棚撑伞,朝出夕归。1938年遭大火,除庙前石牌楼外,全遭焚毁。至l941年再建神殿。1942年建成四十八间,内有四十间经营小吃,门面毗联,形成闹市。小吃品种,均为浓郁地方风味,各有特色,许多一般的小吃,经过这里的不同制作,也就独具一格,与众不同了。著名的小吃除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罗三的荷兰粉,以及三角豆腐、八宝饭、肉油米粑等风味食品外,还有:

   臭豆腐。长沙臭豆腐以火宫殿姜二爹所制最佳。挑选成色新、颗粒壮的黄豆制成老嫩适宜的豆腐坯,经过用冬菇、鲜冬笋、曲酒、浏阳豆豉等原料制作的发酵水(火宫殿臭豆腐的奥秘就在于发酵水,其他地方的发酵水都是死水,而火宫殿是活水)浸泡以后,用小油锅慢火炸熟,然后钻孔滴入辣椒末、味精、酱油、芝麻油即成,呈豆青色,内软外焦,质地细腻、芳香松脆。

   煮馓子。馓子是用优质白面及适量精盐拌和,抽成细条,卷成网形,油炸而成。张桂成的煮馓子,用纱布包黑豆豉,与猪骨头,食盐、整干椒熬制原汤,把炸好的馓子入原汤煮软,撒上葱花、芝麻油等调料,味美色鲜,油而不腻。

   神仙钵饭。1932年李子泉在火宫殿内煮汤锅,卖卤菜,十年后开饭馆。他的大米饭,挑选特机柔米,用小陶瓷钵蒸熟后,热呼呼,软柔柔,人吃时入口爽快,好似赛过快乐神仙,因此得名。解放后,火宫殿小吃日益发展。1956年火宫殿改为国营饮食店,l958年陆续新建削壳式(园凸形屋顶)新楼和两层民族式楼房,共分饭菜、小吃、面粉、包点、甜食、冷饮六个门市。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等曾先后亲临视察品尝。美、日、英、法、等外国朋友纷纷慕名而来,许多海外报刊都曾先后刊登文章广为介绍。

   十年动乱,火宫殿传统小吃被取消,19799月火宫殿装修重新开业。迅速恢复了姊妹团子、煮馓子、神仙钵饭、脑髓卷等20个传统品种。

   1980年,在全国的小吃评比鉴定会上,曾从师于臭豆腐专家姜二婆婆、深得臭豆腐制作之秘方的刘涛云师傅制作的臭豆腐,获得一等奖,现在,刘师傅已到退休年龄,但仍留在店中传方带徒,使火宫殿别具一格的臭豆腐不致失传;几十年从事白案点心制作的廖一永师傅也在亲自上案,制作名点;擅长制各种风味小吃,能做几十个花色品种的戴冬云师傅,继续负责八宝饭等著名小吃的配方和制作。

   近年来,火宫殿的许多特色食品争为各家效仿,但它的产品仍以保持了传统的浓郁特色,味醇口正,而最为消费者所推崇。今天的火宫殿,依然顾客盈门,盛名不衰,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小吃遗产的工作中作出新贡献。